1. 微专业名称
 智能地球探测
 2. 微专业特色
 智能地球探测专业聚焦传统地球科学与人工智能、计算科学、大数据技术的深度融合,通过构建跨学科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,推动地球探测行业从传统人工主导的数据采集、处理及解释模式,向信息化、智能化、自动化方向深度转型。专业以“人工智能+地球探测”创新教育为核心理念,致力于培养具备多学科交叉视野、掌握前沿技术方法、适应行业智能化发展趋势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,为地球探测领域的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。
 3. 培养目标
 该专业作为地质学、地球物理学等基础学科与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的交叉学科,聚焦构建“地学基础+智能技术”的复合知识体系。依托多学科协同创新优势,系统掌握智能数据采集技术、多维信息处理方法及人机协同解释机制。致力于培养具备地球探测海量数据智能处理、复杂地质问题建模分析及多源信息综合解译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。
 4. 课程设置与教学
 微专业共设置4门核心课程(如下表所示),采用理论教学+实习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,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地球探测技术、智能处理与分析方法。
 “智能地球探测”微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计划表
 
  
   
    课程设置  | 
   
   
    课程名称  | 
    学分  | 
    学时数  | 
    考核 方式  | 
    开课 时间  | 
   
   
    总学时  | 
    理论  | 
    实验  | 
    实践  | 
   
   
    地质学基础  | 
    3  | 
    40  | 
    32  | 
    8  | 
    3天  | 
    考试  | 
    秋季学期  | 
   
   
    智能地球探测技术  | 
    4  | 
    48  | 
    32  | 
    16  | 
    7天  | 
    考试  | 
    秋季学期  | 
   
   
    地球探测大数据分析  | 
    2.5  | 
    40  | 
    32  | 
    8  | 
    
  | 
    考察  | 
    春季学期  | 
   
   
   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 | 
    2.5  | 
    40  | 
    32  | 
    8  | 
    
  | 
    考察  | 
    春季学期  | 
   
   
    合计  | 
    12  | 
    168  | 
    128  | 
    40  | 
    10天  | 
    -  | 
    -  | 
   
  
 
 5.师资队伍
 为落实和保障智能地球探测微专业的办学,组建了一支由行业内著名专家教授、优秀青年教师和企业专家学者等组成的10人师资队伍,其中教师8人、企业专家2人。
 
 
  
   
     
  | 
     
  | 
     
  | 
     
  | 
   
   
    解海军 副教授 微专业负责人  | 
    侯恩科 教授  | 
    王鹏 研究员  | 
    李勤 教授  | 
   
   
     
  | 
     
  | 
     
  | 
     
  | 
   
   
    陈应涛 副教授  | 
    路拓 副教授  | 
    边会媛 副教授  | 
    张唤兰 讲师  | 
   
  
 
 6.报名要求
 面向全校大二、大三学生招生(包含本学院学生)。优先考虑已修《地球科学概论》等相关课程的学生。
 7. 报名方式
 学生自愿报名(申请表及汇总表详见教务处网页)。
 项目团队负责对申请微专业的学生进行审核、选拔。选拔合格的名单统一导入教务系统微专业课程选课名单。
 拟定20人招生计划,单独开班。
 报名及详情咨询请加入《智能地球探测》微专业QQ群。
 
 
 8. 报名联系人
 路老师,联系电话:17792919846,联系邮箱:583009840@qq.com。